危化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危化品分类
危化品进入身体的途径
应急处理
病理科常用危化品有:甲醛、无水乙醇、二甲苯、丙酮、盐酸、硫酸、硝酸。
一、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防护标识
危险性标识
1、急救: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果溅到眼睛内,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送相关科室请医生救治。
2、泄露处理:如现场洒落的为浓度较大酸,有较大腐蚀性和酸性气体产生,则就近取用酸性过滤防毒面具,佩戴手套,穿好防滑防腐蚀的胶底鞋,使用岗位上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进行中和,待基本确认无明显酸性气体残留时,使用广泛pH试纸,确认中和后的溶液基本为中性,使用大量水进行清洗现场,保证事故现场地面及角落无大量酸溶液残留,清洗同时用pH试纸进行检测。如现场洒落的为浓度较低的酸,或洒落量不足以产生有较大腐蚀性和危害性酸性气体产生,佩戴手套,穿好防滑防腐蚀的胶底鞋,取用岗位上的浓度较低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使用大量水进行清洗现场,保证事故现场地面及角落无大量酸溶液残留,清洗同时用pH试纸进行检测,使用清洁工具将现场水进行清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二、二甲苯
防护标识
危险性标识
1、急救: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2、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无水乙醇
防护标识
危险性标识
1、急救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泄露处理: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四、甲醛
防护标识
危险性标识
1、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1%碘化钾60mL灌胃,常规洗胃、就医。
五、丙酮
防护标识
危险性标识
1、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